在2023年终端纺织服装出口下降的前提下,棉布和涤纶长丝外贸量却迎来爆发式增长,一些机构、企业大呼看不懂,也出乎预料。
据海关统计数据,5月我国棉布进口量3585.01万米,同比增长237.84%,环比增长88.72%,进口金额3703.18万美元,同比增长2.02%,环比增长10.65%,连续10个月同比增长,2023年1-5月中国棉布累计进口量1.3885亿米,同比增幅达到163.21%。另一方面,根据海关数据统计,今年1-5月涤纶长丝、短纤出口量增长51.6万吨,同比增长30%。
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,5月我国棉花棉纱进口同比下滑(降幅分别为44.6%、1.4%)、2023年1-5月棉花棉纱进口大幅下挫(降幅分别为50.9%、13.6%)。5月,中国纺织服装出口253.2亿美元,下降13.1%,环比下降1.3%。其中纺织品出口120.2亿美元,下降14.2%,环比下降5.6%;服装出口133亿美元,下降12.2%,环比增长3%。
为何2023年以来,棉布、涤纶长丝进出口会和纺织服装出口走势出现明显的背离呢?
棉布“回流”
从棉布端来看,业内分析主要受如下几个因素的有效推动:
一是受美国、欧盟等新疆棉进口禁令升级的限制,一些国内纺服企业将溯源订单转给越南、泰国、印尼、巴基斯坦等国棉纺织企业代加工(或为其分公司),而考虑到东南亚/南亚各国印染能力/水平较差及服装设计、加工不足(担心达不到客户要求),因此棉布仍需“回流”国内,再以成衣方式出口。
二是虽然2020年以来大量欧美日韩等各国订单“东南飞”,但东南亚/南亚各国印染设备、技术水平等偏低,尤其出口欧美等国高档高附加值订单(以前主要靠直接进口中国产棉布、面料、服装),只能委托中国染厂等为其棉布做代加工(孟加拉、巴基斯坦等国以服装加工业为主导)。
三是近几年包括泰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柬埔寨等亚洲国家及部分非洲纺织业发展迅速,但均为非棉花主产国,因此大多“重织轻纺”,印染企业更寥寥可数,配套设施的严重不足,很多企业难以单独完成服装订单,棉布出口价格较国产棉布也有些优势。
四是2023年以来,新增出口订单景气度偏低,以短单、小单、散单为主,中长线大单明显不足,考虑到普遍具有交货期紧、品质指标要求不高且利润率略差的特点,面料、服装、外贸公司倾向于直接采购棉布染色,既缩短履约周期,又规避欧美客户溯源问题。
厂商提前赶量刺激涤纶长丝出口
而针对涤纶长丝的出口,上半年纺织服装产业链冷热交替,纺织服装出口下降,涤纶长丝、短纤出口成为增长独苗,主要为印度BIS认证影响下,厂商提前赶量,此因素的影响大概率只能延续到6月;另外今年大厂也在积极扩展海外市场,出口表现明显比较好。根据海关数据统计,出口到印度的涤纶长丝、短纤增加19.4万吨,同比增长219%。仅印度的出口增量就占据整体涤纶出口增量的38%左右,单独涤纶长丝的增量占比达到46%。印度针对涤纶长丝实行BIS强制性认证的消息在业内盛传已久,目前业内认为今年7月份开始对涤纶POY、FDY、工业丝执行,由于申请认证的不确定性,不少厂商选择提前出货来应对。
提前出货很大程度上提振了中印的涤纶贸易,去年1-5月,涤纶的出口前三名国家是越南、巴基斯坦、土耳其,印度居于第7位,份额只有5%,而今年1、2、5月的出口第一都是印度,1-5月份合计的份额在13%,排名第一。
另一方面,纺织服装订单正在逐步流向东南亚国家,越南、孟加拉国的出口势头强劲。其中很多来自中国企业的主动转移,主要出于关税、环保政策、产业转型升级、劳动力成本等多方考量。但作为纺服的原料,涤纶等化纤产品的产能尚未大量向海外转移。
未来国内化纤产品趋势是出口,国外化纤下游的投产增速很高,化纤产品需求缺口也逐步扩大。同时国内产能扩张不断,需要更多的市场。